落实“五育并举” 提升育人功能
2019年高考命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体现立德树人鲜明导向,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落实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品质的考查和引导,集中反映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注重能力和素养考查,着力提升高考命题质量,彰显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导向作用。
凝聚学科德育合力,铸强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作为青年的必备品质,鼓励他们在新时代广阔天地中奋发有为。2019年高考命题精选重点考查内容,拓展试题情境来源,结合学科特点,突出对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考查和引导,激励考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强化社会责任感,引导中学更加关注和加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2019年高考试题选择有针对性的典型材料,加强情境设计,感染触动学生,帮助考生筑牢精神底座、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考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如语文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摘编铁凝的《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一文,文章提出文学艺术创造的原则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通过考生的阅读和问题解答,促使考生深入思考文中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奉献人民,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同频共振,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投身于人民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等观点,引导考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又如文科综合全国I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点,揭示出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2.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强国之志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古以来,爱国精神就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而不懈奋斗。201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为使试题素材更加贴近考生,贴近现实,使考生对青年与民族、国家、时代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高考试题重点选择能够反映共和国成立以来伟大建设成就和民族精神的相关素材,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如语文全国Ⅱ卷以武汉长江大桥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作为阅读文本,理科数学全国Ⅱ卷第4题、理科综合全国Ⅱ卷第35题分别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和我国科学家在铁基超导材料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为素材,展示了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速度”“中国智慧”,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又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9题抓住五四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表现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爱国热情,教育青年将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融入民族心,铸就民族魂。思想政治全国Ⅳ卷第25题以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的先进事迹为材料,展示了一个家庭延续半个多世纪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启发考生领悟“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的家国情怀,引导考生学习她们热爱家乡、对国忠诚,“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3.倡导明德修身,强化价值引领
立德为先,修身为本,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真理,更要塑造学生的品德修养、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2019年高考命题紧紧把握住高利害考试育人效果明显、影响深远的特点,通过选材集中反映、情境强化引导、答案明确指向等方式,形成独特的考试德育范式,引导考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如语文全国Ⅲ卷阅读材料“奥运志愿者与单车猎人”,以志愿者对奥运服务和共享单车秩序的维护所做的工作,反映了青年在响应时代需要、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时展现的优秀品质,引导考生理性面对和积极解决问题与冲突,贡献自己的力量。又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40题展现邮车驾驶员、“时代楷模”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邮件在!”的敬业精神,在白雪皑皑的“生命禁区”服务藏区邮路30年,给雪域高原的人们带去美好生活的希望,通过现实生活中榜样的力量引导考生学习其美多吉心系人民、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引导学生培养向上向善的品格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又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8题以《外商投资法》的制定为素材,考查对依法治国方略的掌握,引导考生增强法治意识。
4.唱响奋斗青春,接续追梦圆梦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无奋斗不青春。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注入拼搏的精气神,坚定其脚步、强健其精神,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2019年高考试题通过对众多艰苦奋斗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激发他们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如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通过“百年时空、三条线索、五个节点”的结构布局组织材料,展现出百余年来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让考生在“青春与祖国”的话题中,感悟新时代青年应当具备的勇于奋斗、乐于担当的精神风貌,继续谱写青春之歌。又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9题以河南省兰考县委继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为背景材料,一方面让考生认识到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也使考生体会到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意义。再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4题描述先秦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抵抗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突出了先民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
加强体美劳引导,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2019年高考命题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突出德与智的考查重心,合理引导体美劳教育,形成相关内容的渗透交融,助力实现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依托各学科考查目标、学科特点,依循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选取既能实现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内容的素材,加强对劳动观念、审美素养、体育意识等方面的引导,提升学生对生活中真善美的认识、理解和尊重,引导教育教学破除“唯智”的不良倾向,夯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1.创设劳动情境,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念
肯定劳动价值、倡导劳动实践、颂扬劳动精神、传播劳动文化是重要的育人内容。2019年高考试题通过创设联系劳动的情境,弘扬劳动精神,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例如,语文全国Ⅰ卷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从文化、历史、实践3个层面切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劳动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劳动、投身劳动。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1题以《数他劳动强》的年画设计情境,批判传统观念中轻视劳动、轻视工农、在劳动中讲究高低贵贱的错误观点,塑造了劳动人民的典型形象。英语全国Ⅱ卷选取一位年逾90岁的女士仍然坚持工作而获得“年度女性奖”的事迹为素材,传递积极工作的劳动观念。数学全国Ⅲ卷第16题展现工厂劳动实践场景,让考生思考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中的问题。理科综合全国Ⅱ卷第38题选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展现现代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体现科学技术进展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2.以美化人,助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在立德树人实现过程中更能内化于心,在促进考生全面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高考试题发挥学科优势,借助文学文艺作品、古代诗歌诗词、中国传统艺术、国家地形地貌、优美物质生态等强化对审美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增强审美意识、提升审美情趣。例如,语文全国Ⅰ卷“中国传统音乐”、全国Ⅱ卷“中国画”和“杜甫七律演进”、全国Ⅲ卷“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等试题,着力考查审美观念,引导考生理解认同理想信念之美、家国情怀之美、品格情操之美、天地万物之美;古诗鉴赏题营造惬意愉悦的审美情境,着力考查审美鉴赏能力,鼓励考生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47题描述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文学创作,体现汉赋文辞的华丽和想象的瑰丽;全国Ⅲ卷第42题通过艺术作品《梯田》,栩栩如生地呈现当地农耕生活的风貌场景,形成自然与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融合的美丽田园画卷,引导考生欣赏自然美、人文美,领悟人地和谐之美。英语全国Ⅲ卷以国外视角报道中国文化及中国美学对国际时尚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对国际时尚和设计发展的引领作用。数学全国Ⅰ卷第4题以著名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形态之美。理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6题以烘托节日气氛的焰色反应考查元素定性鉴定方法,让考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颜色变化之美。
3.运用体育背景素材,引导学生增强体育健康意识
2019年高考试题创设体育相关情境,增加现场感和代入感,增强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例如,理科综合全国Ⅱ卷第19题以冬奥会跳台滑雪项目为背景,考查考生对运动中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理科数学全国Ⅰ卷第15题、全国Ⅱ卷第18题分别以考生熟悉的篮球和乒乓球比赛为素材,考查考生应用概率知识解决体育相关问题的能力。英语全国Ⅱ卷作文设置考生为学校排球队队长的情境,要求考生写信告知队友近期的活动安排,在体育活动背景中考查书面表达能力。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37题将特殊地理条件与具体体育项目相结合,以室外人工滑雪场建设为例,分析体育项目开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促进考生对冬奥会项目的了解和兴趣的培养。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47题以唐代良将郭子仪的事迹为素材,引导考生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强身健体报效国家。
发挥高考的选才功能和素质教育导向作用
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南,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实施路径。2019年各科试题依据高考评价体系,以学科素养为抓手,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等考查内容贯穿为有机结合的整体,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要求的协调统一,灵活运用基于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提升高考命题质量,切实发挥好高考在科学选拔人才和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中的关键作用。
1.以学科素养为考查中心,彰显“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的命题理念
学科素养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为重要支撑和形成前提,是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有效组织必备知识,灵活运用关键能力,有效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通过对学科素养的考查,既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掌握情况,又能体现出考生核心价值的水平。2019年高考命题从学科素养的三个维度——思维方法、学习掌握和实践探索切入,抓住学科素养考查这个关键链接点,体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的命题理念。
思维方法指的是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内在认知品质。语文学科重点考查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力图进行新的探索,强化对论述方法、论证方式和批判性思维等思维方法的考查。数学学科将理性思维作为考查重点,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深入、具体,每一道题的设计都强调对不同程度思维能力的考查。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2题以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的“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为材料,引导考生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理科综合全国Ⅲ卷第36题要求对比分析不同碱、不同溶剂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进而归纳条件温和、试剂简单、转化率高的合成反应条件,对考生的科学推理要求较高。
学习掌握指的是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进行有效录入、编码、储存各种形式信息的综合品质。物理试题注重利用图像呈现丰富的物理信息,增加试题信息的广度,要求考生能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建立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正确的物理图景。理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1题利用物体加速度和弹簧压缩量之间关系的图像,考查学生从图像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并结合物理规律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6—8题提供小尺度森林铁路地图,引导中学对于地图的教学由学习地图知识转为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工具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实践探索指的是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组织整合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运用各种技术方法、进行各种操作活动以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查维度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评价等,体现了这些学科重视实验的鲜明底色。理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3题考查电流表改装实验中电阻的连接、电表的校准、问题的分析与排除等,全面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第28题以水与煤气的变换为载体,要求考生根据实验数据关系图表,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分析能量变化、判断反应机理、推测反应的影响因素;第29题要求验证植物在干旱逆境条件下气孔关闭的适应性表现的直接诱发因素,需要考生根据给定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考查考生实验方案的制订能力。
2.灵活运用考查要求,实现科学选才与引导育人的协调统一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既是考查要求,也是命题方式。从考查要求上讲,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命题方式来说,试卷中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既让学生有获得感,又引导学生打牢基础;同时,更要注重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使“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没有市场,既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又引导学生注重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做题”到“做人做事”素养的提升。
强调基础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2019年高考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素养的考查,检验学生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性知识、能力和素养,引导学生夯实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例如,语文试卷注重对阅读与写作基本能力的考查。数学学科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全面考查,强调对主干内容的重点考查。外语试卷注重对听力、阅读和写作等基本语言能力的考查。理科综合全国Ⅱ卷第1题考查真核生物物质合成的位置,要求考生掌握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全国Ⅲ卷第14题考查考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46题结合抗日战争和二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中国战区建立的原因和意义,强调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素养的考查。
创新性是高考评价体系重要的考查要求,是实现高考选拔的有效途径。2019年高考试题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要求考生主动思考,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例如,语文全国Ⅰ卷第9题要求考生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分析《理水》的基本特征,考生既可以以生活为参照去理解考查内容,又可以由考查内容延伸到对生活现象的反思,答题角度多样。理科综合全国Ⅰ卷和Ⅲ卷的第36题要求学生利用给出的合成方法,设计有机物的合成路线,体现对创新思维的考查;全国Ⅱ卷第31题创设测量生态系统生产量的实验情境,要求考生根据实验方案与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考查学生对新概念、新方法、新现象的理解以及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41题要求考生围绕《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和改编情况,独立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恰当方法进行论证,强调见解的独到性;全国Ⅱ卷第37题设置开放性任务,要求考生面对莫衷一是的新问题,能够围绕滑雪场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
突出综合性和应用性是2019年高考各学科命题的又一特色,各学科在考查中更加注重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以及与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应用结合。例如,语文学科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与往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不限文体不同,2019年语文全国Ⅰ卷作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Ⅱ卷作文“国家·青年”都明确规定考生必须采用演讲稿、家信、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这些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全国Ⅲ卷作文试题“最后一节课”虽未明确规定文体,但漫画材料直接取材于每个考生都深有感触的毕业课场景,有助于激发考生写作热情,抒发真实情感。3套试卷的作文试题借此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释放出强烈信号:对写作能力的考查,要植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的所谓“高考体”。数学学科强调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问题来源广、应用领域多的特点,理科数学全国Ⅱ卷第4题,涉及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学知识以及地月关系等天文知识,理科数学全国Ⅰ卷第21题涉及化学、生物和医学内容。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31题要求考生结合经济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史,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3.以稳为主,稳中有变,发挥引导中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高考试题难度不但影响高校选拔,更对中学教学产生重要影响。2019年高考通过优化试题难度结构,确保学科试卷整体难度稳定。通过调整试卷结构,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布局方式,扩大试题素材来源,减少考生反复刷题、机械训练的收益,引导中学遵循教学规律。如,语文对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顺序做了调整,由原来的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变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更符合文本特点,更贴合考生的思维习惯。数学试卷在考查内容布局和考查难度上进行调整,打破过去压轴题的设计惯例;同时,创新试题设问形式,填空题从过去的一题一空变为一题两空,解答题分步设问、梯次递进,使问题层层深入,达到更加精确区分考生的目的。理科综合的化学试题反映化学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关注现代化学化工领域方面的新成果,大部分试题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技术专利等资料为素材背景编写,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真正融会贯通的学生脱颖而出。
2019年高考试题紧密衔接高中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充分体现立德树人鲜明导向,贯彻“五育并举”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切实发挥了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13日第3版